你可能從沒想過,街角隨手丟棄的厚紙板,有一天會成為美術館裡的作品,更能被收藏家高價競逐。來自加拿大魁北克的藝術家 Laurence Vallières,正是用這種「廢材」創造驚人價值的人。

 

在 House of Story Wear 永續百貨裡,你會看到她的雕塑——巨大的達摩、耳熟能詳的迪士尼角色、甚至帶著寓言意味的動物群像。這些作品不僅震撼視覺,它們背後更隱含了對環境、社會與人類的深層提問。

 

 

厚紙板雕塑:從廢棄到重生

Vallières 起初學的是陶藝,但她發現陶藝在規模上受限,無法創造出她心中想像的巨大張力。受到街頭藝術啟發,她開始用厚紙板這種最尋常、最不起眼的材料。

 

在她的手裡,紙板不再是垃圾,而是能被賦予靈魂的載體。被壓平、被折疊的紙板,逐漸轉化為栩栩如生的雕塑:熊、猩猩、兔子、甚至卡通角色。它們看似童趣,卻同時隱藏著反思:人類與自然的距離、消費與浪費的矛盾、甚至權力與社會的荒謬。

 

 

動物與卡通:她的藝術語彙

為什麼是動物?為什麼是卡通?因為這些形象最容易跨越語言與文化。

Laurence Vallières 說過,她想要讓每個人都能「看得懂」,不需要學院派的理論支撐。於是,她選擇了人類最熟悉的對象——卡通角色與動物。

 

你看到一隻巨大紙板大象,會聯想到瀕危物種;你看到一個以紙板構成的米老鼠,會聯想到消費文化背後的資本邏輯。作品就這樣在「親近」與「批判」之間,找到了一個絕妙的平衡點。

 

 

藝術裡的文學影子

Vallières 的靈感不只來自生活,她深受 喬治·奧威爾(《動物農莊》作者)與 阿特·施皮格曼(《鼠族》漫畫家)的作品影響。這兩位作家都擅長用寓言、動物、圖像來包裝嚴肅的社會與政治議題。

 

同樣地,Vallières 用紙板創作的雕塑,外表幽默,實則尖銳。這種「隱喻」的手法,讓觀者在第一眼的驚艷後,逐漸感受到作品背後的重量。

 

 

永續不只是概念,而是被看見的選擇

在當代藝術裡,永續早已不是口號,而是一種創作態度。厚紙板在生活中幾乎沒有保存價值,但在 Vallières 的雕塑裡,卻被賦予第二次生命。

 

這是藝術實踐,也是一種社會隱喻:我們還有多少被忽視、被丟棄的資源,能夠被重新發現、再利用?當你站在她的雕塑面前,這些問題會真切地浮現。

 

 

在台北,你能親眼看見

通常你得飛到巴黎、紐約或蒙特婁的美術館,才能看到 Laurence Vallières 的作品。但現在在台北大稻埕的 House of Story Wear 永續百貨,你就能近距離欣賞。

 

這裡不只是一間百貨,而是永續理念的實踐場域。從再生時尚到當代藝術,每一個選品都在回答同一個問題:我們該如何與環境、社會共生?

 

 

▎ 𝑯𝒐𝒖𝒔𝒆 𝒐𝒇 𝑺𝒕𝒐𝒓𝒚 𝑾𝒆𝒂𝒓 永續時尚百貨

▎ 週二 ~ 週日 11:00~19:00
▎ 台北市西寧北路65、67號